close

離開舞團,轉眼也兩三年了吧!(搞不好更久)

答應幫忙舞次方今年的新作《兩個人的事》擔任前台工作,來看看老朋友,當然,順便可以看場演出。




這個作品在我看到宣傳時,眼睛一亮,是個非常特別的演出形式。

運用了舞團一至四樓的不同空間(一樓入口走道、二樓樓梯轉角、三樓舞蹈教室、四樓劇場),安排「同時進行」的四個作品。

而觀眾要如何同時欣賞四個作品呢?

不用擔心。

入場觀眾都會拿到一個「演出金鑰」,由不同的顏色區分你要從哪個場地先欣賞。

每看完一個作品,就會有小老鼠(工作人員之膩稱)帶領你,前往下一個場地。

所以,四個作品都可以看到,只是順序或許不同而已。

這種安排,非常有趣,也很有挑戰。

舞次方舞團是我認為非常有活力、創意十足、誠意十足的表演藝術團體。

成員都是由有正職工作、熱愛舞蹈的人所組成,所以這裡面有工程師、老師、研究員....,非常的有趣。

但這些成員的相同之處,就是願意在繁忙工作之餘,擠出剩餘的時間,奉獻給舞團。

排練、創作、團練,非常辛苦累人,但他們都用無比的毅力撐過去,發展出一個又一個精采的作品。

這次演出,每個作品由兩位舞者共同編創、演出,因應場地,也設計出獨特的詮釋方法。

我看的第一個作品是二樓樓梯間,馥菱的演出。狹窄的空間裡,結合樓梯把手、牆面、裝置藝術,展現舞者精準的動作。

第二個作品是一樓走道,心怡、筱芳的作品。這個作品令我感動之處,在於舞者與觀眾的互動。觀眾隨意的站在走道任何一處,而舞者穿梭其中,時而靠近、時而在你身邊舞動,最後,和觀眾擁抱。這種互動,讓我完全可以融入舞者要傳達的意境、感覺,而且完全自然,是一個很特別的欣賞經驗。

第三個作品是四樓劇場,似錦和昀芃的演出。舞者不是站在地面表演,而是高坐在牆上的椅子中,搭配燈光、影子的效果,進行演出。表演空間的限制,加強了動作的難度,也強化了視覺感受,非常的有趣。

第四個作品則在三樓舞蹈教室,屏妤和蔣昕的演出。教室的天花板垂吊了秋千、公車把手,鏡子和窗戶寫滿繁忙的行程規劃。舞者利用這些裝置,詮釋出上班族的庸碌生活。

看我的形容,就知道這演出多麼有趣了吧!

除了演出,其實最令我讚嘆的,是每一位舞者。

因為每場演出,他們必須重複四次表演。

而且,團長大人這次更做了個有趣的挑戰,一個晚上,進行三場演出,分別是 7點一場、9點一場、午夜場11點。

換言之,每位舞者,一個晚上,要跳「12」次。

我的媽呀~  光想就覺得夠累了吧!

這種事,若不是對表演的熱情、舞蹈的愛好、自我的堅持,是沒辦法完成的。

在此向舞者們至上最高敬意!!!

最後,附上前台工作實錄照一張。




媽呀~  第一次在馬路邊當前台,冷風咻咻吹著,有夠冷的啦~

也給我們四個前台工作人員拍拍手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ora 的頭像
    chora

    Chora

    ch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